阳光驿站:彩票公益金点亮乡村儿童的成长之光

阳光驿站:彩票公益金点亮乡村儿童的成长之光
来源:中国福彩网2025-04-08 10:21

玻璃杯中变幻的化学实验液面折射出孩子们惊喜的眼神,沾满泥土的小手在菜园里播下春天的种子。这些温暖而动人的画面发生在安徽、江西、四川等地的“阳光驿站”。这个由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项目,致力于为渴望陪伴的乡村儿童提供关怀和守护,成为他们心灵的一隅温暖港湾。

公益金改写儿童成长剧本

留守儿童的成长牵动人心。父母外出务工后,孩子们在缺乏陪伴的环境中成长,课业辅导和心理支持的不足,让他们的成长多了一些不易与挑战。

2022年,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投入2000万元,支持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在安徽、江西、四川三省建成首批200个阳光驿站,通过配备图书、文体设施等必要物资,开展思想引领、安全教育、家教指导等关爱活动,打造集学习娱乐、实践育人、关爱保护于一体的儿童课后活动场所,提供具有针对性、专业性,便捷可及的关爱服务,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、全面发展。

“阳光驿站”自2022年实施以来,已逐步扩展到湖北、云南、河南、贵州七省。截至2023年底,共配备图书60万册、文体教具12万件,为项目专职志愿者及各级妇联项目负责人开展了967人次的培训。阳光驿站不仅为留守儿童提供物质支持,更通过专业化的心理辅导等关爱服务,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,健康成长。

公益金编织守护体系

如何让公益金的“硬投入”转化为服务的“软实力”?公益驿站给出创新答案。在四川广元市普安镇小玲珑社区,60多平米的空间功能齐全、划分合理,有活动区、阅读角、学习区、运动区以及家长等候区、心灵空间(心理咨询室)、DIY装饰墙等……孩子们在驿站里打气球、穿彩带、制作粘土手工,清脆欢快的童声此起彼伏。得益于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物资配备和志愿者培训,项目专职志愿者像家人一样为孩子们提供关爱,通过手把手带教、线上线下随时解答问题,不断提升陪伴质量。

“我们用网格化管理让公益金的‘种子’精准落在每个孩子身上。”四川省2023年度阳光驿站项目负责人陈昌霞介绍,项目为每个驿站各培养一名志愿者,并请来专家当“守护后盾”,“本质上是以系统工程思维重塑乡村儿童服务体系,让公益金效益发挥到最大。”

江西省“阳光驿站”以“一间驿站+一支队伍+一个平台”为枢纽,通过聚合政府场所资源、妇联家庭网络、高校课程体系以及公益组织力量,构建起乡村儿童服务的资源联动网络。

江西省泰和县冠朝镇坎头村,一间由闲置校舍改造的“阳光驿站”,在专职志愿者刘娟的巧手布置下,焕然一新。公益金购置的桌椅板凳、图书玩具,被她巧妙地安置在驿站的各个角落。有着幼师工作经验的刘娟,将对孩子们的爱融入每一处细节,将这里“运营”得有声有色。

“多方资源紧密地联结在一起,让公益金发挥出了超预期的社会效益。”江西省项目负责人黄陶青说。

用成长刻度丈量公益金价值

根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的评估,截至2024年4月,2022年建设的200个“阳光驿站”项目已持续开放近17.7万小时,受益儿童约32.5万人次。

在安徽霍山县黑石渡社区的阳光驿站里,环保教育别开生面。志愿者们精心设计了“地球小卫士”主题活动,孩子们用废旧物品制作环保手工艺品,在欢声笑语中学习环保知识。“我觉得保护地球其实很简单,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可以。”一位小朋友骄傲地展示着自己用塑料瓶制作的笔筒。

贵州省铜仁市河西街道锦云社区的阳光驿站,普法教育藏在游戏里,将法律知识融入积分卡上的小星星。“今天和妈妈一起玩得很开心,通过老师的讲座,我还学到了很多知识,真是丰富的一天。”学生李智妍开心地表达着自己的喜悦。

而最生动的成果,始终体现在儿童身上——来自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荆溪镇盐源社区的小翠(化名)曾因家庭条件特殊而面临诸多挑战,初到驿站时,她的人际交往与情绪管理较为困难。但在志愿者老师手把手的引导和鼓励下,小翠逐渐学会了对自己说“没关系”、和小伙伴分享玩具,脸上也有了笑容。

“公益金播下了爱心的种子。”陈昌霞老师的感慨,道出了“阳光驿站”最深层的价值。这正是公益金对“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”承诺的最好回答。未来,在公益金支持下,“阳光驿站”将继续在乡村绽放,为更多孩子点亮希望之光。

文章来源:http://www.cwl.gov.cn/c/2025/04/08/611643.shtml发布时间:2025-04-08 10:30:46